第三百三十四章 何為博士?-《四合院:別惹我,我只想種地》


    第(3/3)页

    杜月也點點頭,“鴻門宴的故事說得對,遇到問題不能光想著逃走,而且得想辦法去解決,去化解,這樣才獲勝的可能!”

    冉秋:“今天真是學到了!”

    婁曉娥卻又皺眉問道:“衛國,咱們去肯定要去,不過萬一他們已經商量好,等會聯合起來給你施加壓力,咱們該怎么辦?畢竟現在羽絨服都做完了,他們只要聯合其他人占住羽絨服,我們拿他們則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畢竟這個事情也不好告訴給公安!”

    許衛國點點頭,婁曉娥擔心的他自然知道,不過對于這個問題的處理,他早就想好了辦法,要不然他也不會這么安心的讓婁曉娥一個人負責。

    隨即微微一笑,再一次問道:“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那咱們就又得向古人學習!”

    “向誰?”婁曉娥好奇問道。

    “當然是孫子了!”許衛國微微笑道。

    “孫子?”婁曉娥哈哈笑了起來,“衛國,你這不是搞笑嘛,小丫都還沒長大嫁人,她那里來的兒子,你那里來的孫子?”….許衛國白了婁曉娥一眼,無奈道:“沒文化真可怕!”

    冉秋趕緊拉住婁曉娥道:“曉娥姐,許大哥說的孫子,其實是咱們國家古代的兵家至圣孫武,人們稱作為孫子!”

    “原來是孫武啊!可孫武又是誰?很厲害么?”婁曉娥好奇問道。

    許衛國直接開口道:“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圣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圣”,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大約活動于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在柏舉之戰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占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圣典”,置于《武經七書》之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

    “孫武強調戰爭的勝負不取決于鬼神,而是與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外交努力、軍事實力、自然條件諸因素有聯系,預測戰爭勝負主要就是分析以上這些條件如何。孫武不僅相信世界是客觀存在的,而且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運動變化著,強調在戰爭中應積極創造條件,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促成對立面朝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轉化。

    正是因為孫武在軍事科學這門具體科學中概括和總結出了異常豐富、多方面的哲學道理,確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與孔子、老子的并列地位,被并稱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顆明亮的星體。孫武的軍事理論并非沒有缺點、錯誤的東西,但遠遠超出了同時代的兵法著作,也以其卓越的見識深深影響了后世,受到古今中外軍事家的廣泛推崇。”

    “這就是孫子!你能不能多讀點書?”

    婁曉娥聞言,也是被孫子的厲害所震驚,不禁感嘆道:“原來孫子這么厲害啊!我一直以為只有老子很厲害呢!對了,那兒子是不是也很厲害?”

    許衛國:“....”

    冉秋:“....”

    就在許衛國打算放棄和婁曉娥對話的時候,婁曉娥又開口問道:“衛國,既然你要向孫子學習,那你還沒有說要學習他那一個方面呢?”

    許衛國稍稍有些欣慰,“你總算是問道點子上了!”

    “孫子寫了一本兵法名為《孫子兵法》,這里面記載的一策略,謀攻篇!”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看著眾人一臉懵逼的樣子,許衛國隨即翻譯起來,“孫子說:大凡用兵的原則,使敵人舉國屈服,不戰而降是上策,擊破敵國就次一等;使敵全軍降服是上策,打敗敵人的軍隊就次一等;使敵人一個“旅”的隊伍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一個“旅”就次一等;使敵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敗敵人一個“卒”的“隊伍就次一等;使敵人全“伍”投降是上策,擊破敵人的“伍”就次一等。因此,百戰百勝,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在攻城之前,先讓敵人的軍事能力嚴重短缺,根本無力抵抗,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謀取勝,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敵,再次是出動軍隊攻敵取勝,最下策才是攻城。”.

    佛本是一道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