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婁曉娥有了目標-《四合院:別惹我,我只想種地》


    第(3/3)页

    許衛國擺擺手,“今天接待了一位有趣的老先生,所以耽擱了些時間!你們再坐會,我就去弄吃的!”

    說完,許衛國給杜月一個放心的眼神,然后便進入了廚房忙碌起來。

    .....

    大約半個小時后。

    屋內的飯桌上便擺上了色香味俱全的美味飯菜!

    “宮保雞丁、回鍋肉、魚香肉絲、還有一個蛋花湯,時間緊任務急,就吃這些家常菜吧!”

    許衛國笑著道。

    “哎,每次聽到衛國說吃家常菜,我都忍不住感慨,這得是什么家庭才能吃這些啊!”婁曉娥笑著道。

    “就是,我每次跟我爸爸說,我在許大哥家吃都是這些美味佳肴,他老是說是在做夢!”冉秋也跟著道。

    杜月:“我的那些工人倒是清楚我家的伙食,一個個嘴都被衛國養刁了。”

    哈哈——

    屋內響起一片歡聲笑語。

    “爸爸,小丫想聽故事!”許小丫舉起小手。

    “許大哥,這幾樣菜我覺得我可以嘗試下,你分享一下制作方法吧!”冉秋也舉手道。

    許衛國點點頭,“行,你們邊吃,我邊說!”

    “首先說這宮保雞丁,這可是一道聞名中外的特色傳統名菜,在魯菜、川菜、貴州菜中都有收錄,其原料、做法有差別。該菜式的起源與魯菜中的醬爆雞丁、貴州菜中的胡辣子雞丁有關,后被清朝山東巡撫、四川總督丁寶楨改良發揚,形成了一道新菜式——宮保雞丁,并流傳,此道菜也被歸納為bj宮廷菜。這道宮保雞丁甚至流傳到國外。

    宮保雞丁選用雞肉為主料,左以花生米、辣椒等輔料烹制而成;紅而不辣、辣而不勐、香辣味濃、肉質滑脆;其入口鮮辣,雞肉的鮮嫩可以配合花生的香脆。”

    “關于這道菜有兩個故事,一個是:說宮保雞丁由清朝山東巡撫、四川總督丁寶楨所創,他對烹飪頗有研究,喜歡吃雞和花生米,并尤其喜好辣味。他在山東為官時曾命家廚改良魯菜“醬爆雞丁”為辣炒,后來在四川總督任上的時候將此菜推廣開來,創制了一道將雞丁、紅辣椒、花生米下鍋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這道美味本來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來盡人皆知,成了人們熟知的宮保雞丁。所謂“宮保”,其實是丁寶楨的榮譽官銜,丁寶楨治蜀十年,為官剛正不阿,多有建樹,于光緒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追贈“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宮保”之一,于是,為了紀念丁寶楨,他發明的這道菜由此得名“宮保雞丁”。由于這道菜流傳太廣,在各地有很多不同的做法,甚至還出現了將雞丁演變為肉丁的“宮保肉丁”。宮保雞丁傳到西方后,西方人還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了一些改良,使之成為符合西方口味的西式宮保雞丁。”

    ….“這道菜還傳到西方去了?”婁曉娥瞪大眼睛,滿眼不可思議。

    “這個我倒是知道,的確有這么一回事,而且這道菜在國外似乎還很受歡迎!”冉秋笑著道。

    許衛國點點頭,繼續講述起來,“這第二個故事嘛,某一日,丁寶楨身著微服帶一家仆去山東濟南大明湖一帶私訪。天近中午,已覺腹饑,突然聞到一股子香味從附近一農家院中飄出,于是信步走進院中。只見一中年漢子正在灶房內炒菜。喜愛烹調的丁宮保連忙走上前問漢子炒的是何菜,漢子答道:“爆炒雞丁”。漢子熱情地讓丁寶楨品嘗一下,丁寶楨毫不客氣地嘗了一口,味道十分鮮美,連忙又問道:“既為雞丁,為何卻這般鮮嫩?”漢子答道:“此乃取當地笨雞雞脯肉切丁,而外薄裹淀粉湖,也就是水淀粉,以利于快熟且可防味泄,再配以花生、胡椒,加上白糖、鹽、醬油、南酒、蔥、姜、蒜等調料,經旺火爆炒而成。成品色澤紅亮,雞丁細嫩,花生米酥脆,咸鮮香辣,左酒下飯均宜。”丁寶楨撫須點頭,找出盤中一花生入口里,細細咂摸,果真是別有滋味。這道菜令丁寶楨回味悠長,走時百般不舍,他記準了地方,回府不久就遣人重金把漢子聘為家廚。每每遠客到,必用此道菜為壓軸菜招待客人,百吃不厭,世稱美味。后來,丁寶楨奉調任四川總督,臨行征求漢子意見,漢子感其恩重,遂攜家卷一起隨丁寶楨進川,進而把爆炒雞丁帶到了四川,他的后人通過把胡椒換成辣椒,做出了川味的宮保雞丁。丁寶楨去世后不久,宮保雞丁就被四川當地官員作為貢菜獻給皇帝,發展成為御用的名菜之一!”

    “感覺這個可能性大一些。”杜月輕聲道。

    許衛國繼續道:“這第二道回鍋肉,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回鍋肉,是四川傳統菜式中家常菜肴的代表菜之一,屬于川菜。其制作原料主要有豬后臀肉、青椒、蒜苗等,口味獨特,色澤紅亮,肥而不膩。

    回鍋肉起源四川農村地區。古代時期稱作油爆鍋,四川地區大部分家庭都會制作。所謂回鍋,就是再次烹調的意思。回鍋肉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回鍋肉一直被認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鍋肉。

    回鍋肉色香味俱全,是下飯菜中大部分人會選的菜。川菜中的回鍋肉,最佳是蒜苗、仔姜、青椒做“翹頭”,而自貢家常菜中的回鍋肉,就有青椒、仔姜、蔥白配,藠頭配,干豇豆配,蓮花白配,甚至鍋盔配。

    配料各有不同,除了蒜苗還可以用彩椒,洋蔥,韭菜,鍋盔等來制作回鍋肉,“家常”顧名思義,“調料家家常有之意,”故每一家制作出的味道都不相同,這一特性,也是賦予了回鍋肉這道菜獨特的魅力。”

    “傳說回鍋肉起源于清代末期,由一位姓凌的翰林偶然發明。然而,真相并非如此,回鍋肉的源頭可以追朔到北宋,具體于何時誕生、由何人炮制、自何時流行已無法考證。

    古時稱為“油爆肉”,味道偏向于咸鮮,到了明清時期,辣椒的傳入,致使回鍋肉基本定型。清末豆瓣的創制,大大提升了回鍋肉的口感和品質,使回鍋肉成為川菜中最著名的一道菜....”

    “我個人還是很喜歡這道菜的。”

    .

    佛本是一道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