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吳勝我選擇戒煙-《四合院:別惹我,我只想種地》


    第(3/3)页

    第十一種香料煙,香料煙又稱土耳其型煙或東方型煙。這一類型煙的特點是株型和葉片小,芳香、吃味好,容易燃燒及填充力強。它是曬煙香型和混合型的重要原料,斗煙絲中也多摻用。香料煙的芳香主要來自它的腺毛分泌物或滲出物,其芳香與土壤、氣候及栽培措施關系十分密切,適宜在含有機質少、肥力不高、土層薄的山坡砂土地上栽種。生產上要求香料煙的葉片小而厚,因此種植密度大,施肥量一般較小,特別要控制氮肥,適當施用磷、鉀肥,不打頂。煙葉品質以頂葉最好,自下而上分次采收。調制方法是先晾至凋萎變黃而后進行曝曬。煙堿含量較低,其他化學成分介于烤煙與曬紅煙之間。香料煙的歷史約始于發現美洲大陸后的一百年,主要產區在地中海東部沿海地帶。

    第十二種黃花煙,共同花煙與上述幾種類型煙的根本區別是在植物分類學上屬于不同的種,生物學性狀差異很大。一般株高50-100cm,著葉10-15片,葉片較小,卵圓形或心臟形,有葉柄;花色綠黃,種子也很大;生育期較短,耐寒,多被種植在高緯度、高海拔和無霜期短的地區。一般黃花煙的總煙堿、總氮及蛋白質含量均較高,而糖分含量較低,煙味濃烈。據考證,黃花煙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就在栽培,它的起源地是玻利維亞、秘魯和厄瓜多爾高原,現被廣泛種植在亞洲西部。前蘇聯種植黃花煙最多,他們稱為蟆合煙。我國栽培黃花煙的歷史也較久,分布地區廣,產品中以蘭州水煙、關東蟆合煙和尹犁蟆合煙最負盛名。某些國家如漂亮國雖種植黃花煙,但不作吸用,只供制造硫酸尼古丁。

    第十三種熏煙也稱為明火烤煙,是美洲古老調制煙葉的方法之一。其方法是直接在房內生煤火或柴火,煙葉掛在烤房內直接與火接觸,所以叫熏煙。煙葉直接接觸煙氣,調制后顏色深暗,有一種濃郁的雜酚油等特殊香味,在卷煙時作為配合原料之一,制作嚼煙和鼻煙以及雪茄煙時也有配合應用的。熏煙的品種一般用深色晾煙品種,有時也用烤煙品種,栽培時適宜較粘重的土壤,行、株距較大而打頂較低,留葉12-16片,其化學成分是氮物質較高,尤其是煙堿,而含糖量低。

    第十四種混合煙,又稱為美式煙。“駱駝”就是第一個美式混合型卷煙牌號。混合型卷煙配方由烤煙、曬煙、晾煙等煙葉混合組成,其特點是香氣濃郁、煙味醇厚,煙絲顏色呈棕紅色。在焦油相對較低的同時又讓吸煙者獲得較大的滿足感。”

    聽完這些,吳勝直接瞪大了眼睛,滿臉震驚,呆呆道:“沒想到光是香煙的種類就有十四種!這香煙里面的學問也太多了吧!”

    許衛國點點頭,“沒錯,想要弄清楚香煙,的確是需要花很大的功夫!”

    吳勝又開口問道:“衛國兄弟,你說為啥咱們男人就喜歡抽香煙呢?不抽不得勁啊!而且還是越抽越狠,想不抽都不行。”

    許衛國笑著道:“這個你看就問對人了!”

    “抽煙會對大腦產生影響,尼古丁通過肺黏膜和口腔黏膜擴散到全身,進入大腦之后,尼古丁能模彷乙酰膽堿這種中樞神經傳遞物質作用,同許多神經元表面的尼古丁受體結合在一起。尼古丁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刺激作用,在“獎賞回路”內作用尤為明顯。它能通過激活相關神經來釋放更多的多巴胺。而煙草中所含的的哈爾明和降哈爾明則能通過抑制分解酶的活動,使神經突觸內的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保持在高濃度水平。隨著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保持的作用得到強化,人的清醒程度就更強、注意力更為集中,從而更能緩解憂慮忍耐饑餓。煙草可導致惡心、眩暈、頭痛,這就是為何大家在抽煙后會來勁的原因!”

    “抽煙還有耐受性和依賴性,經常吸煙會使大腦中的尼古丁含量始終處于很高水平。神經原受體對尼古丁越來越不敏感,對多巴胺釋放的刺激作用也出現減弱,原來的煙量再也不能滿足吸煙者的快感,吸煙者由此對尼古丁產生耐受性。當吸煙者停止吸煙數小時后,體內尼古丁含量出現下降,神經元受體變得異常敏感,此時乙酰膽堿的活性超出正常水平,使吸煙者變得煩躁,并很想抽煙。這時候如果能夠吸一支煙就可以過度刺激神經原受體,并促使多巴胺大量釋放。通過這一現象,我們可以明白為什么每天的第一支煙能給“老煙槍”帶來莫大的快感,吸煙者也因此陷入煙癮增強的惡性循環,而這也是為啥抽煙越抽越多,戒不掉的原因!”

    “尼古丁...這是何物?”吳勝急忙問道。

    “尼古丁,俗名煙堿,是一種有機化合物,有劇毒,是一種存在于茄科植物中的生物堿,也是煙草的重要成分,人在抽煙的過程中就會吸入尼古丁!”許衛國解釋道。

    “劇毒....這...”吳勝大為震撼,“如果是劇毒的話,為何很少聽到有人抽煙抽死呢!”

    “咳咳,你這個想法其實是不對的,你沒有聽說,并不代表沒有!”許衛國繼續說道:“尼古丁雖然有劇毒,但如果攝入量不大,是不會有立即造成死亡!這是個累計的過程!”


    第(3/3)页